强迫症  

看過Antonia Wang的Blog後,我也學著告訴孩子『妳可以不要分享』

 

孩子的每樣東西都屬於他的財產,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分享,我從不會逼著孩子分享,也不會硬要她把東西送給別人,只因為這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不能分享,婚姻不能分享,財產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跟我分享,孩子必須學會哪些東西願意分享、哪些又必需要懂得拒絕,而不是只有『分享』兩個字就可以打發的。

 

Antonia Wang的Blog有提到當她在第二胎懷孕後期,犯了個毛病↓↓ 

Antonia有一次跟女兒在聊天,問女兒:『如果弟弟長大了,想要跟妳借玩具,妳會借嗎?』,女兒說:『不一定!要問過。』,我又繼續問:『那如果那時候妳去上課,去學校,那弟弟可以不用問,先借嗎?』,女兒想了想說『不可以,還是要問過我。』

 

於是她不死心地繼續問:『那像車車可不可以開放不用問?』,女兒說『不行!』,聽完了又繼續說『那媽媽也有些東西都不需要問就讓妳借,為何妳不行?』,那時候的她,完全沒有發覺能言善道的自己已經變成了一種溫柔的威權,變成了一種強迫,大人沒有自覺,但小孩卻清清楚楚地感受到,於是很生氣地走到她的玩具箱,拿出一整箱的車子『好!都給弟弟!都給弟弟!』,然後就哭了。

 

那時候Antonia就知道做錯了,馬上走到孩子身邊,抱著孩子說:『寶貝,抱歉!媽媽沒有尊重妳,那是妳的東西,就算妳全部都不願意分享也沒關係,對不起。』

 

這樣的對話一直在我的心中,那種很想要辯到贏的心態在與小孩對話當中變成了一種壓迫,這樣的反思也讓我警惕。

 

Antonia說,直到老二出生過後,剛做完月子的她帶著女兒到公園玩,五歲十個月的女兒到了公園,拿出自己的玩具開心地玩著,女兒玩得很開心,這時候有一個大概國小二年級的哥哥走到她身邊,一把拿起了女兒的玩具說:『我也要玩!』,女兒很生氣地說:『我不要!我不想跟你玩,我又不認識你,不要拿我的東西。』那個男孩不顧女兒的反對,繼續伸手要拿其他的玩具,女兒很生氣地搶了回來說:『這是我的,我不要!』

看著那個男孩繼續要搶,坐在一旁的她站了起來,男孩看到她之後收了手,離開了女兒繼續去玩,他邊玩邊看著女兒,偶爾看看Antonia的臉色,看Antonia又坐回原來的位置後,他又默默地走到她女兒的身邊,又拿了個玩具要玩,女兒很生氣的又搶了回來:『這是我的,不要搶。』

男孩有點氣了,很大聲地對著她的方向說:『喔,你都不分享!』『妳要分享呀!』『妳是小氣鬼』『要會分享呀!』『要分享才是好小孩呀!』

男孩一邊喊著分享,一邊用手想搶,然後又對著她的方向一直看著,我想那個男孩一定想要她站起來,站在他那邊說:『對呀!妳要分享。』,而她卻沒有這樣做,後來,她站了起來,對著那個哥哥說:『哥哥,請妳尊重她,那是她的東西,她有權利決定她要不要借人,請你尊重她的物權。』

那個男孩聽完,悻悻然的走開了,女兒揚起臉,對Antonia笑一笑。

Antonia表示這樣的狀況其實不止一次,女兒每次跟共學團的朋友們出去,都會大包小包的各自帶著自己的玩具與食物,也因為這樣,常常遇到不是共學團的孩子,一走過來, 拿了別人的玩具就想玩,不會開口借直接拿了就玩起來,也不會先認識朋友再借,當別人拒絕的時候,就指著對方的臉大聲的說給大人聽『你不懂分享!』

 

我常常覺得這樣的孩子很可惜,少了很多練習的機會,我們的孩子們拿了許多的玩具出門,他們必須練習著想借別人的玩具該如何自己開口去借?被拒絕時又該如何回 應?是尊重還是繼續想辦法用換的、或者用哪種方法商量?這是一連串的練習,一個尊重別人物權與表達自己慾望的方式,也是交朋友的方法。

 

擁有東西的孩子們也練習著學會自己評估,哪些東西願意借給別人,哪些東西願意送給別人,有哪些人他願意借,哪些人他願意送,評估的標準在哪裡?孩子必須自己去瞭解,把東西給別人的時候,對自己而言是一種想分享的心情?還是一種條件交換後的決定?

 

這些練習,不是大人一句『要分享』就可以簡單帶過的。

 

事發後那一天的Antonia在想,那個男孩或許也是這樣被對待的,大人一邊對著孩子說:『要分享!』一邊又用手搶走孩子手上的東西給別人,對大人而言或許是在教孩子要分享,對孩子而言難道不會解讀為,只要學著大人說要分享,就可以這麼理所當然地把別人的東西從手中拿走?這樣的分享,其實是搶奪。 

過了幾天夜晚,Antonia跟女兒說完故事,女兒開心地指著她超大書櫃裡面的所有繪本跟故事書,然後很開心的對Antonia與兒子宣佈:『這些所有的書,以後弟弟可以不用說借,就可以看,這些書,我開放給全家看。』

看著女兒豪氣的表情,那時候才了解,孩子們自己有自己的評估方式,他們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借給別人,要不要與人分享,他們也可以自己評估要借給哪樣的人、要借哪些東西。

而Antonia回想起在懷孕的時候,用那樣溫柔威權的方式想要說服女兒把玩具借給還未見面的兒子,女兒會這麼難過,反應這麼激烈,不在於孩子不懂得分享,而是對女兒來說,那不是分享,那其實就是搶奪,她選擇用她的方式來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。

就如同之前有個虎妹的夫家一樣,用孝順的大帽子,用著溫柔的威權逼著媳婦去做不願意的事,名義上是孝順,其實是搶奪。 

而說服著孩子把玩具開放出來,也就如同那個孩子一樣,嘴巴喊著『要分享』,其實也是搶奪。

Antonia表示,孩子根本不需要教分享,他們發現新東西的時候,總會想跟別人分享,只要大人不要用不以為然的表情說:『不過是螞蟻,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。』,他們吃到好吃的東西,也會想要跟大人分享,只要大人不說:『噁心死了,咬了一口還要我吃。』

孩子滿足了,喜歡一個人,就會產生想要跟對方分享的心情,即使孩子不願意分享某樣東西,也不代表他就不分享其他的東西,孩子自己該有自己的判斷標準,就好像我想要送誰什麼東西,都是該自己決定與評估,不該是被逼著指定、被逼著非送不可。

 

分享不是一種行為,更不是一種可逼迫的行為,分享其實就是一種心情,一種想跟特定的人共同擁有一件事物的心情,而心情只能自己感受、自己經歷,當試圖要教孩子分享的時候,就會如同Antonia犯的錯一樣,心中想著要教分享,其實是一種搶奪,而孩子學到的,不會是分享,說穿了,那只是打著分享大旗的搶奪,被逼著分享的分享不是分享,那其實是搶奪;被逼著做不想做的事那其實是強迫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逼迫分享 親子育兒
    全站熱搜

    W親子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